2021年12月24日 星期五

 

   影像。思維的 運動                     2016年8月  桃園光影電影館主題展


當主流美感向既有的社會結構馴服時,新生的、邊緣的藝術創作不會停止用自己的方式,表達情感、反思當下的政治經濟、社會關係,因為痛苦比美還要趨近真實。有時,它會是一把令人駭異的榔頭,劈開粉飾太平的表象,有時它會溫柔觸動人們心底的烏托邦,醞釀出全新的思維變革浪潮。

相反的,當文化霸權乘著絕對的軍事經濟與文化優勢,傾軋而來,既有的社會結構與價值觀瀕臨瓦解時,從在地生活中醞釀、在傳統藝術裡千錘百鍊的美感,卻能召喚人們尋找感情與記憶的依歸,重新勾勒自我認同,在當中找尋未來的創新之路。

影像可以紀錄、見證主流所欲遮蔽的事物,觸發開放性的思辯;影像可以在探索新的表達方式中,不斷解構、重構事物的既定說法,在當下的物質基礎與社會關係中,尋找新的和諧共鳴法則。然影像並非真實的介面,而是一位雄辯的魔術師。在媒體通路鋪天覆地的當代,不同立場的影像,各自以它巨大催眠能耐,鼓吹著特定價值觀。嘗試洞悉影像魔法的同時,或許我們應包容、欣賞所有刺痛我們的事物,而永遠對取悅我們的影像,保持著批判式的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