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街乍放光芒的電影流星—新世界戲院的故事
新竹最早的戲院「竹塹俱樂部」由台灣電影業的奠基者高松豐次郎(註1)所建。高松引進世界各地影片及日本各類戲劇,並以平易近人的價格,將場地開放給新竹大眾使用。1914年,大火燒毀竹塹俱樂部後,高松與友人有本謙治,在南門城外,即當時官方限定的遊廓內,重建了「新竹座」戲院,繼續維持著古今中外各劇種混雜共生,多元而平價的娛樂風貌。當時在新竹文化協會協助下,由無政府主義者「黑色青年聯盟」所組成的激進派劇團「新光社」,演出地點即是在新竹座。
1920-1930年代,資本主義的勃興使城市中產市民崛起,電影越來越受大眾歡迎,戲院的票房不斷成長。但隨著太平洋戰爭與皇民化運動,電影的法令管制卻越來越嚴格。1937年,映畫業務轉由情報部接手管理,電影已被視為傳達形象與意識形態的國策宣傳媒體,審查制度持續緊縮。
新世界戲院的起源,跟新竹座戲院的老闆有本謙治有關。1935-36年,屋齡已屆20年的木造戲院新竹座,在亞熱帶潮濕氣候下,受到白蟻嚴重侵蝕,有本謙治噴灑除蟲藥予以修復,警察署長崛之內容藏卻緊迫盯人,以公共安全為由,責成戲院於兩年內改建。有本謙治因此決定將其經營權轉讓給消防隊長山本氏與副隊長池田氏等人,後者稍事整修後,改名為新竹劇場繼續營業,警察署卻也不再追究了。
有本謙治與官方或許處不好,但對本地的工作夥伴卻是有情有義。根據《新竹市電影史》記載,1936年,有本謙治有意在日人經營的旅社別館廣場,蓋一座戲院,半買半相送給台灣友人李灶生等三人,作為他們在新竹座服務多年的酬謝。他將戲院位址,選在鄰近北門大街,庶民百業頻繁進出,私娼業興旺的後車路(今長安街)與世界街交叉口,這就是世界館(即後來的新世界戲院)之由來。
當時,世界館的最大的股東是日人吉田榮治。在日人開放股權後,由經營「金泉發蓪草株式會社」工廠的陳其祥搶得先機買下。陳其祥家族的蓪草事業曾獲巴黎國際手工業博覽會邀請,頗有名望,但經營戲院卻不得要領,故轉由其妻舅駱柳村掌管,重新募股經營。
日治時期新竹共有新竹劇場、有樂館、世界館三家戲院。有樂館以豪華的放映設備與空間設計,將戲院推往高價菁英路線;而新竹劇場與世界館走的則是平民化的多元路線,電影、新劇、歌仔戲等輪流演出。雖然設備較簡陋,但兩家戲院經常以贈送報紙、肥皂、香水、米粉等招徠觀眾,因此票房都比有樂館來得熱鬧許多。
1941年,南邦映畫的本村竹壽,邀請甫以中日跨國戀曲「中國三部曲」走紅的滿映巨星李香蘭,來到台灣宣傳《冤魂復仇》。駱柳村亦大手筆邀請李香蘭來到新世界戲院登台獻唱,成為轟動全新竹州的盛事(註2)。當時戲院將票價提高五六倍,觀眾仍然將整個長安街塞爆,連警察佩刀都被擠彎,門票收入也多到需以麻布袋來裝。此事件成功奠定了世界館的一流戲院地位。
二次大戰後,新竹劇場、有樂館均遭到空襲破壞,僅世界館平安倖存。在戰後百廢待舉的1945年10月,新世界戲院立刻開始營業。即使當時膠捲獲得不易,只能上映庫存舊片或從大陸走私來的上海電影,仍創造了極佳票房。戰後民眾百味雜陳的混亂情感,很快從電影裡獲得了寄託與撫慰。
然光復之後,電影業被課以重稅(註3),二二八事件前後,通貨膨脹嚴重,電影票價不斷調漲,電影營運成本仍持續增加,因此各戲院皆發生逃漏稅的事件。黑道、軍方介入戲院也時有所聞。1949年,海南島撤退來台的國軍政工康樂部隊,竟擅自闖入,開始在這裡演京劇勞軍,並自售門票,準備長住下來,還獲得大陸新進移民的滿堂彩,打響了知名度。時任新竹市參議員的駱柳村,向國防部陳情,後來雙方協調只借住一個月,待戲劇下檔後,這支部隊才終於離開新竹。
駱柳村曾留學日本東京工學院土木科,在東京時期,就是映畫的愛好者。他做事有拚勁,做人卻是謙和、慷慨,頗有識人之明。新世界戲院在他的掌舵下,聚集了一群熱血青年團隊,包括擔任辯士、排片的周宜得、放映機師張薰南、總幹事兼財務柯漢津等。在戰後艱困的政治、經濟、社會條件中,他們不僅努力讓戲院經營步上軌道,更銳意求新求變。例如,二二八事變後,許多辯士噤聲(註4),外國影片又不容易被觀眾了解,眾人於是一起研究,如何在銀幕旁邊加映字幕,使觀眾了解劇情。周宜得到照相館採購了舊型的放大投影木箱與燈泡,在玻璃片上塗墨汁,柯漢津再以鋼筆書寫中文字幕,調整適當距離,將字幕投影在銀幕側翼,終於成功發明了「幻燈字幕」。這是全國的一大創舉,頗受當時片商讚揚,可惜其後被他人搶先申請了專利。
1946年,收歸市府管理的有樂館,改名「國民大戲院」,重新開幕急起直追,形成兩大電影院「拚館」,互以好萊塢首輪影片爭相較勁的局面。例如,國民戲院演出《亂世佳人》票房甚佳,新世界戲院便推出《霸王妖姬》,並在巨型看板上加裝鑲有五百個燈泡的立體字型,極力宣傳。又如放映《月宮寶盒》時,新世界戲院首次租賃戶外放映機,輪流在城隍廟、竹蓮寺、南門市場前放送映預告片,造成轟動的票房成績。而每次長達三十分鐘的巡迴宣傳,逐漸蔚為風氣,到台語片時代,演變成頻繁熱鬧的演員隨片登台活動。
新世界戲院聘請看板畫師黃思杰,繪製巨型的立體電影看板,陳設在北門大街與中山路交叉口的錦香珍餅舖外牆,總能引起觀眾的注目與話題。1946年,曾在台中娛樂館擔任看板畫師的黃思杰回到新竹,在南門街一帶開設了新竹戰後第一家廣告社「文明畫房」。駱柳村即邀他和另一位匠師「拼館」,分別為日片《青色山脈》繪製廣告看板,並請美術老師李澤藩評鑑高下,黃思杰獲勝後,方才取得之後新世界戲院的所有看板製作委任。黃思杰也因此一戰成名,許多年輕人紛紛拜入門下,形成了新竹看板畫界的一大門派。
駱柳村雖然從1946年起,擔任新竹市影劇公會理事長,但為人輕財重義,並未為自己累積財富,新世界戲院所有權仍在老闆陳其祥手中,經營戲院常有人微言輕之感。適逢戰後收歸公營的國民戲院,因為人謀不臧,財務問題百出,當時的新竹市長鄭雅軒頗為賞識駱柳村,於是在1950年間,聘請他擔任國民戲院經理。駱柳村即著手為國民戲院建置了立體環繞音效,徹底整頓戲院的軟硬體。
駱柳村離開新世界戲院後,負責排片的周宜得也隨之離開。陳其祥指派其子陳敏雄負責經營,然員工士氣低落,戲院營運也一落千丈。為鼓舞士氣,經理宣布戲院客滿即加發每位員工五元獎金。重賞之下,眾人努力達陣多次,但帳面上卻顯示售票未佳,老闆也據此賴帳不發獎金。然老闆自製票卷供逃漏稅專用,員工豈有不知?加上老闆並未發給離職員工撫恤金,張薰南等人多次與主管理論未果,眾人於是收集足夠證據,由柯漢津寫好訴狀,張薰南帶到市議會,發給每位議員。時陳其祥正擔任市議會主任秘書,立刻找警察來趕人,但地方法院同意起訴,眾員工也一起到庭作證。最後此事雖不了了之落幕,但新世界戲院逃漏稅已鬧到全市皆知。張薰南也離開戲院,改從事露天巡迴放映業。
此後,陳家將戲院經營權租給嚴姓老闆。為了挽救逐漸下滑的營運,並呼應長安街一帶旺盛的色情行業氛圍,開始在正片放映時加插色情影片。不久,放映師跟戲院失和,嚴姓承租者希望張薰南回到新世界戲院任職,老闆陳其祥竟要求他提出千萬元的保證金。張薰南到陳家嚴辭理論,而當時戲院的確很缺人手,陳敏雄只好答應讓步。張薰南於是在1954年,三度回到新世界戲院,擔任放映師。
而駱柳村終究不適應公營戲院的官僚制度,工作三年八個月後,即離開了國民戲院。但新世界戲院的排片路線,亦非駱柳村所樂見,於是他籌資募股,買下當時欲振乏力的新竹戲院,購置新藝綜合體放映設備與身歷聲音響,重新開幕,並將人在桃園的周宜得找回,眾人銳意經營,重新為「新竹大戲院」開創了全盛黃金時期。
新世界戲院則逐漸融入當地的色情行業,退出首輪戲院「拚館」爭奪龍頭寶座的嚴酷競爭,並隨著電視業的興起而逐漸沒落,終於在1970年1月,放映完最後一檔電影《媽祖收妖》後,停止了營業。
之後,這群曾在新世界戲院一起合作打拼的英雄好漢們,又各自在電影界開拓了什麼樣的燦爛版圖?留下哪些精彩故事呢? 留待下回分曉,敬請繼續期待。
註1:高松豐次郎來台之前,曾從事勞工運動,以吞氣樓三昧為名,擔任巡迴放映辯士,宣揚社會主義理念。之後他受後藤新平之邀,來台從事放映與影片拍攝,興建了全台八家戲院,奠定台灣早期的影片發行制度。
註2:李香蘭當時因「中國三部曲」走紅,但片中跨國之戀不對等的權力關係,飽受中國民族主義者批評。她的台灣友人劉吶鷗導演,1940年甫在上海被暗殺。隔年她首次踏上寶島,新竹登台時由駱柳村的六歲大女兒,獻花給這位巨星。接著由陳其祥設宴款待,參觀了陳家的蓪草工廠。影片巡演台中時,李香蘭親至霧峰接受林獻堂先生設宴招待。兩年後,她又來到台灣拍攝國策電影《沙鴦之鐘》,並拜訪了劉吶鷗位於新營的老家。
註3:當時的稅制,戲院需繳百分之二十的印花稅,百分之五十的娛樂稅。以台北市三十元的票價,扣除稅金及片主版權金,戲院竟只實收三元五角半。各縣市影劇公會不斷陳情,中央才將印花稅調降,卻又增加了營業稅。
註4:二二八事變後,新竹辯士林志清被捕。其後,政府擔心日治時期以來即擅於透過解說劇情,傳遞改革進步思維的辯士,煽動觀眾情緒,於1955年,正式禁止辯士說明劇情。
圖說
圖1 李香蘭至新世界戲院宣傳《冤魂復仇》,引發觀眾人潮。
圖2 新世界戲院外觀(張薰南提供)
圖3 新世界戲院經理駱柳村(右)與辯士周宜得(左)。(周賢坤提供)
圖4 知名辯士與排片經理周宜得先生。(周賢坤提供)
圖5 新世界戲院的放映銀幕,右邊直立小銀幕即為幻燈字幕。(周賢坤提供)
圖6 新世界戲院在錦香珍餅舖外牆裝設電影宣傳看板。
圖7 黃思杰手繪的電影看板《霸王妖姬》(翻拍自文化中心出版品《風城情波》)
圖8 新世界戲院票房客滿時,駱柳村發給員工獎金的紅包袋。(張薰南提供)
圖9 擔任台語片製片時期的張薰南先生。(張薰南提供)
圖10新竹大戲院重新開幕合照,左一為駱柳村,右一為周宜得。(周賢坤提供)參考書目
《台灣日日新報》 1908-1944
《台灣電影戲劇史》 呂訴上 三民書局 1991
《新竹市電影史1900-1995》 葉龍彥 新竹市立文化中心 1996
《風城影話》 潘國正 新竹市立文化中心 1996
《日治時期台灣電影史》 葉龍彥 玉山社 1998
《殖民地下的銀幕:台灣總督府電影政策之研究1895-1942》三澤真美慧 前衛2001
《黃旺成先生日記》 台灣史料叢刊 許雪姬編著 中研院台史所 2014-2016
〈流光夢影 周宜得的電影人生〉 新竹市影像博物館 2009
〈浮生 張薰南先生電影情事〉 新竹市影像博物館 2010